1)第十七章 乌托邦的愤怒(1965—1969) 第十七章(1)_毛泽东传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十七章乌托邦的愤怒(1965—1969)

  中国方面关于毛泽东与马尔罗会谈的报道与此不尽相同,一位读过马尔罗的《回忆录》的读者对作者说:“唯一的麻烦是,毛泽东的谈话很像马尔罗。”马尔罗对此回答说:“难道你希望他像贝当古一样谈话吗?’’

  安得烈?马尔罗见到了毛泽东。’这位法国文化部长是来访问刘少奇的,他要把戴高乐的一封信交给这位中国政府首脑,但那天下午会见时的情形却大出他所料。

  马尔罗被领进人民大会堂的一个大厅,墙上装饰的并不是绘有高炉和拖拉机的宣传画,而是传统的中国书画。马尔罗一眼就认出了刘少奇的“长脸”,并走上去握手致意。刘少奇的身边簇拥着一群部长。

  毛泽东独自站在近处,就像一位杂技教练领着他的队员们。

  马尔罗向刘少奇致意后把戴高乐的信递了过去,刘少奇没有作答。毛泽东则开始同马尔罗及他的陪同者—法国驻华大使交谈起来。“听说你们去了延安,有什么印象?”整个下午,刘少奇都没有机会插一句话。

  毛泽东低语道:“我要独自和群众站在一起—我在等着。”好像刘少奇和其他与会的人都不是毛泽东的同事,只是一群缄默的证人。

  在1965年夏日的这个下午,毛泽东在谈话中时断时续,转弯抹角,态度悲观。同时,他又给人一种莫测的神秘感。

  在马尔罗眼中,毛泽东如一位青铜般的皇帝,坚毅,盛气凌人,就像传说中刚从古墓中走出的巨神。

  当话题转到法国脱离美国控制及中国离开苏联阵营时,马尔罗无意中用了“联盟”这个词。此前毛泽东一直没有说话,仅是那夹着香烟的右手在嘴边和烟灰缸之间来回。此时,他突然将双手举向空中又猛然放下,用略带讥讽的语调说:“我—们的同盟!”他面带讥讽地说着这组中国字:“你—们的,我—们的。”

  直到这位来自巴黎的自由主义者离开,毛泽东都没有说一句任何称赞中国形势的话。“我们的工农业问题都没有得到解决,”他的评价是,“作家总是反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同马尔罗会谈的中文记录和法文记录稿表明,毛泽东对马尔罗看法的矫正比马尔罗记录的有关部分甚至更尖锐。

  法国大使试图给毛泽东的诊断注人一些希望,他接过话头说,中国的青年对您制定的路线是坚信不疑的。

  “您来中国多长时间啦?”毛泽东反问。

  这位自恃有据的使者用他最近的中国南方之行证实他对中国形势的乐观看法。

  毛泽东又说:“你看到的只是一面,你没有注意到另一面。”

  这位高卢绅士此时本想扮演伏尔泰的角色,而毛泽东对当时形势的不满,远远超过他在20年代对中国传统

  请收藏:https://m.pzshen.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