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十一章 改造(1951—1953) 第十一章(3)_毛泽东传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集会。

  毛泽东的讲话大多只有一个粗略的草稿,只是在50年代初期,有那么一两次,他才坐下来写重要文章。1953年年中,毛泽东重新开始学习英语,然而东北的形势恶化又使他中断了学习。政治家最终取代了学者。

  一天,毛泽东对满屋子的地方干部说:“官越大就越无知,北京不是获得知识的好地方。”[201掌握政权3年之后,尽管取得了一些成功,毛泽东仍对政治体制焦虑不安。

  平民百姓(当他们确信干部们不听群众意见时)嘲讽高高居于他们之上的各层官僚为“宝塔尖”。毛泽东感到自己像是处于宝塔的顶端。

  他决定从塔顶上下来到各地去看看,“我在北京,差不多听不到什么,”1953年年中,他在给一批财政官员作报告时说,“以后还要出外走走。

  不喜欢乘飞机,毛泽东出行时坐着自己的有11节车厢的专列。毛泽东的车厢内有他自己的大木床和许多书。江青也有她自己的包厢。4节车厢供贴身卫士及工作人员使用,此外还有一个医疗室,一个餐厅和一个厨房。6部保密电话连接到中南海保安局。所有的交通路线毛泽东都可以随时停车。沿途车站的人都被清理并布满保安人员,沿线每50米就有一岗哨。绝不会有旅行计划,因为列车的运行要在毛泽东醒着的时候,更没有人知道他什么时候睡觉,什么时候起床。

  当毛泽东结束莫斯科之行返回路上途经东北时,为迎接他的毛泽东在飞机上学英语。(1957年)第十一章改造(1951-1953)271到来,士兵和民兵在隆冬季节沿途站岗达两星期之久—没有人知道他们保卫的是毛泽东的列车。毛泽东绝不会需要如此严密的保安,他相信群众热爱他,不会谋害他。

  当毛泽东离开北京后,他的运行着的专列与首都之间通过密电码通讯联系。密电码每一个汉字编为一个号码—改变迅速—一位精明的年轻职员全靠记忆处理密电,绝不留下片纸只字。

  他调派他的下属去农村。负责中南海警卫工作的是8341部队,这支精锐武装的前身是毛泽东1949年前的贴身护卫队。圈这些年轻的警卫员样样都干,从帮助毛泽东锄园种瓜,到警惕宫殿中的任何意外。

  曾在1955年,可能还有其他时候,毛泽东给8341部队分配了一项他想做的任务。他派这些来自全国各地的士兵回到家乡以通过他们了解农村情况。8341部队的军人们四下探听消息,询问群众的意见,了解家人的情况,然后不经过正式渠道而向毛泽东汇报。这是过去君王体察民情惯用的手段,但毛泽东的同事并不认可一位工人阶级政党的领袖这么做。

  一天,毛泽东走出书房,到怀仁堂作报告。这是一座别致的古代建筑,位于紫禁城内,是中央委员会所在地。许多党外人士参加会议,其中,钟敬文是40年代“第三势力”的头面人物,同其他人一样,他在1949年倒向了共产党。

  毛泽东一到来,这个国家的任何人都会起立鼓掌,毛泽东已经习惯了这些。但是,毛泽东的助手总有些不放心。在毛泽东到来之前,礼宾官员就走近钟,告诉他仪式的程序,因为他坐在门口,他将第一个见到毛泽东。毛泽东一出现,他就要马上起立鼓掌。以此为信号,整个会场里就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以示对这位主席的敬意。

  钟回忆说,当毛泽东缓步从走廊过来时,一切按程序进行。

  暴风雨般的掌声显然使毛泽东受之无愧。

  若要表示一下深人群众,毛泽东就会走到群众面前。开会时,他四处走动,向熟人问候,并长时间倾听别人的谈话,也听取别人的批评意见。他解决下层向他提出的问题,并答复别人的插话。但不总是如此。

  请收藏:https://m.pzshen.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