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零三章 纠结和点醒_残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有四十出头。是被隆武帝亲手提拔起来的,忠诚度没有问题。让他在内阁里历练几年。然后接替何吾驺出任首辅,隆武帝甚至已经想好。如果几年后自己的健康状况出现问题,就要托孤于汤来贺。

  让汤来贺担任东征监军,也是看中他顾全大局的特**。按照隆武帝最初的打算,汪克凡带着楚军去袭扰江南,汤来贺负责攻略福建,一个是打击敌人,一个是收复失地,两者都是必须打赢的仗,不能厚此薄彼,必须要由汤来贺这样顾全大局的人在中间协调明军各部……当然了,最后还是朝廷这边落到实惠。

  现在隆武帝突然改变战略,向南京方面倾斜,汤来贺难免有几分别扭。他虽然不会违背隆武帝的命令,心里却认为楚军必败无疑,还不如上来就打个败仗,就此撤回江西,这样他就有了说服隆武帝的理由,再把战略重心转到福建。亡羊补牢,为时未晚,现在调整战略还来得及,只要明军守住仙霞关,济尔哈朗就无法进入福建支援佟养甲。

  当然了,他并不希望楚军全军覆没,只是希望汪克凡摔个不大不小的跟头,以后变得更清醒(.2.),更驯服,更便于被朝廷控制,而不是像现在这样桀骜不驯,甚至对朝廷已经形成反制。汤来贺非常感激隆武帝这两年来的提拔和信任,有一种“士为知己者死”的想法,但在他的内心深处,隆武帝终归不是崇祯帝那样完全不需要考虑就会向他效忠的真龙天子,汤来贺更多时候,是站在大明朝廷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对汪克凡这样的军阀容忍度较高。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啊!”

  汤来贺的心情非常复杂。从理智上来说,他也知道现在的形势仍然是清强明弱,希望友军打败仗这种想法要不得,哪怕汪克凡和济尔哈朗打成两败俱伤,隆武朝廷也不会渔翁得利,多尔衮才是笑到最后的人。但是楚军发展太快,对隆武朝廷已经形成尾大不掉的麻烦,同样是一个必须正视的问题,为了对抗强大的满清,汤来贺可以容忍汪克凡暂时的拥兵自重,却担心这样发展下去,汪克凡早晚有一天会威胁到朱家江山的统治。

  至于打败济尔哈朗,那明显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济尔哈朗六万大军抱成一团,楚军却只有四万余人,清军的兵力更多,战斗力更强,双方的实力明显差了一大截。对于这种总兵力超过十万人的大型会战,实力是决定胜负的唯一因素,哪怕汪克凡把三十六计玩出花来,济尔哈朗却只用碾子战术这种笨办法一****推进,楚军肯定挡不住他们,如果汪克凡不惜代价硬碰硬的强行阻击,楚军必然损失惨重,甚至全军覆没。

  一方面,汤来贺希望楚军打个败仗,另一方面他又担心楚军败的太惨,南明再也没

  请收藏:https://m.pzshen.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