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九十六章 萧惜远的军令状_残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本上得到稳定,哪怕汪克凡做出再多的努力,也像坐在火药桶上,随时会被炸得灰飞烟灭。

  温和“土改”,是唯一的出路。

  任何人都不能跳出时代的局限,明末最多只有一点资本主义萌芽,没有工人阶层,也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资本家,汪克凡所能依靠的,只有农民和地主,减租减息就是为了调和他们之间的矛盾,然后才能谈到将来的发展道路。

  “是要和湖广一样,搞减租减息么?”萧惜远早就听说过一些风声。

  “不错。”汪克凡点了点头。

  湖广现在只搞了一些小面积的试点,最成功的就是湘潭县,但是也遇到了不小的阻力,桂林发生的流产政变又给他敲响了警钟,围绕减租减息的斗争将是长期和艰巨的,士绅地主的利益遭到侵犯后,随时可能发起疯狂的反扑。

  如果在湖广全省全面推行“土改”,步子一下子迈得太大,后果很难预料,不如把下一个突破口放在吉安府。吉安府是楚军的老根据地,士绅地主的能量有限,正好当做一块改革试验田,哪怕出了问题,造成的影响也有限。

  “这件事我倒是琢磨过,在吉安府搞减租减息的话,不说十拿九稳,七八分的把握还是有的。”萧惜远显得很有信心。

  “为什么?”汪克凡的心里已经有了答案,但还是想听听萧惜远怎么说。

  “呵呵,这其实很简单的。吉安府这两年都是加倍征收赋税,如果能把田赋降下来,田主的负担就减轻了一半,哪怕少得三成田租,里外里他们还是赚了……”萧惜远看来的确考虑过这个问题,一下子就说到了关键的地方:“至于借贷利息么,那些缙绅豪强赚的本来就是昧心钱,限制到两成以下,已经很宽松了,谁要是因此滋事,官司打到圣上面前我也不怕。”

  汪克凡点点头,赞许地说道:“不错,这个三成田租和两成的借贷利息,里面其实都是有讲究的,只要是本分人家,应该都能承受,如果有个别刁民敢于违抗,手段不妨放强硬一些,出了什么事情有我给你撑腰!”

  “二五减租”,是我党我军的成功经验,在抗日战争中曾经发挥过积极作用,连老蒋都加以模仿,在抵抗外敌侵略的时候,减租减息是缓解内部矛盾最有效的手段。

  “请汪军门放心,吉安府这两年别的没有做,清丈田亩搞的还是不错的,各乡各里的鱼鳞册都是新做的,绝不会让人钻了空子。”萧惜远自信地说道:“学生今天在这里愿立下军令状,以三年为期,若是不能把吉安府做成真正的中府,学生自请充军发配!”

  “哈哈哈!好啊,你要是想当兵,我正求之不得!楚军里都是秀才带兵,有个探花郎倒也不错!”

  汪克凡和萧惜远虽然是第一次打交道,但对他印象还不错,这个人头脑清楚,思维敏捷,综合素质明显比一般的楚军将领高出一个档次,虽然有时候略显毛糙,但考虑到他只是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并不是太大的问题。

  人才!汪克凡急需人才,求贤若渴!他的班底还是不够厚实,否则的话,在很多事情上都能采取更加积极的态度,而不是妥协……

  想什么来什么,第二天中午,汪克凡一下子见到三个优秀的人才。(未完待续

  请收藏:https://m.pzshen.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