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二四章 见风使舵的选择_残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底是谁在给隆武帝出谋划策?

  ……

  多尔衮和洪承畴对形势的判断极为准确,但这世上的一般人却没有这样的信息渠道和眼光,随着清军基本占领湖广全境,很多人都以为天下大势已定。迫不及待地跳了出来。

  按照牛佺的建议,熊立春屯兵幕阜山,静观以待变,不料明军一溃千里很快丢了湖广,就连汪克凡的楚军也躲进了井冈山,看不出有任何反攻的迹象。幕阜山现在已经变成了孤悬敌后的孤岛,等到清军腾出手来进山围剿,宁州义兵肯定死路一条。

  “早知道这样,不如当初就向鞑子投降。”错过了卖身投靠的最佳时机,熊立春非常懊悔,对牛佺也有些不满。

  但牛佺在大顺和满清都干过道台知府,属于高级行政管理人才,治理几座山寨和半个县城不要太简单,这些日子在宁州干的非常出色,熊立春已经离不开他了,而且熊立春身边没有出谋划策的人,碰上事情还得和牛佺商量。

  两人经过反复讨论,确认明军已经不可能翻盘,最起码在一两年内不会反攻湖北,所谓亡羊补牢,为时未晚,现在抓紧时间补票,还能赶上投降满清的最后一班车。

  事关后半生的荣华富贵,几千兄弟的生死存亡,熊立春雷厉风行,说干就干,和满清的招降使者频繁接触,书信往来讨价还价,很快达成了投降协议。

  这段日子里,熊立春在牛佺的熏陶下,对满清官场已经颇为了解,知道向谁投降才最为合适,这条大腿有可能要抱一辈子,必须谨慎选择。

  从理论上来说,孔有德无疑是第一人选,但他远在湖南搭不上线,而且身份官职太高,熊立春投降后未必能得到重用。

  宁州是江西的地盘,金声桓对招降熊立春最为热心,派来的使者就没断过趟,但跟着一个绿营总兵混没什么前途,所以也被否定了。

  剩下的唯一选择,就是湖广总督罗绣锦了。

  罗绣锦不但是文官,而且官足够大,短期之内也会一直呆在湖广,节制江西等省的军务,熊立春向他投降,就能继续留在宁州发展自己的实力。

  罗绣锦也希望掌握一支自己的军队,并在江西境内安下一颗钉子,以监视不太安分的金声桓,所以和熊立春一拍即合,给他了一个还算优厚的条件,投降后官升一级,从参将变成副将,仍然镇守宁州一带。

  从眼前来看,湖广会战似乎已经结束了,清军获得了毋庸置疑的胜利,宁州义兵的前途非常渺茫,所以熊立春对这个结果非常满意,紧锣密鼓地向前推进,唯恐出现什么变化。

  但变节投降这种事,永远是不得人心的,但凡有些骨气的人,都不愿主动跪下当奴才,熊立春刚刚向几位主要将领透了透风,立刻引起了强烈的反弹,一半以上的将领都反对投降满清。

  请收藏:https://m.pzshen.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