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6 父子两探花14_快穿之世上还有爸爸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应了,这次回乡他想劝父母跟着一起去京城,也就更不急在一时。

  陈父听说要去京城,倒不像上次那样坚决反对,可让他离开村里,这辈子连县城都没去过的他,让他去京城也一时难以决定。

  陈母也不想去,她更喜欢在村里生活,村里人都捧着她。她每天什么活都不用干,闲下来就和村里老人聊天就行。

  这样的生活去京城可不定有,她不会听也不会说官话,去了京城岂不成了聋子和哑巴,总不能整天和家里老头子说话,那也太没意思。

  陈母不愿意去,陈父的一点动心也压下来,这些年儿子虽然不在身边,可有女儿女婿在身边照顾,家里又有下人,他们的生活好的很。

  陈父和陈母不用干活,身体比村里一般老人好,他们自问多活几年不成问题,更不愿意去京城拖累儿子。

  陈有德见二老不肯去京城,只能让杜仲平时多照顾。杜家还没分家,刘有德但让他主动提出净身出户,把户籍签到五福村。

  刘有德答应把杜仲的俩个儿子带去京城求学,这让杜仲没有多考虑就答应了。他怕他不答应,父母兄弟知道消息,也想把侄子送过来,或者占用儿子的名额。

  这些年他一直住在五福村,也就过年过节回去住一晚,对家里事知道不多,但也知道兄弟们都嫉妒他有个好岳家。家里的侄子也有送去上学的,但是这么多年连个童生都没有,看样子想走科举的路是没有希望了。

  刘有德走的时候把陈越留在老家陪父母,让他在老家呆一年再多去京城。

  陈父开始还不同意,担心误了孙子学业,可听刘有德说陈越年纪太小,哪怕是接连两次考试都没问题,最后中了进士也不会被朝廷重用,陈父才答应孙子留在老家。

  陈越留下来也要读书,刘有德给他交待任务,每天上午在陈家的族学里教半天,下午自学。

  刘有德当年办的那个私塾如今改成了陈家的族学,族里专门买下一块地建了一座院子当学舍和夫子的宿舍。族中子弟都可以免费上学,连纸墨笔砚都免费提供,这也是刘有德的意思,

  这些开支都来源于族田,这些年刘有德的官没升,钱没少赚,陈氏族里的祭田也有上百亩,一年的收成请一个夫子完全不成问题。

  陈越有秀长功名,他到族学教书又不抢夫子饭碗,他开的课主要针对科举,族学开了几年也只有几个童生,不得不说和夫子也有关系。

  刘有德在翰林院多年,学问可以说比一般进士都要强很多,他又看过各版本四书五经的批注,这次陈越还带了一套大儒的批注版本回乡。

  有这套书和陈越这个秀才亲自讲解科举的内容,族学也能多出几个人才,陈氏家族的重担才不会压在刘有德一个人身上。

  族人知道后是族里最高兴的人,村里其他村里知道后,也求到陈族长面前,希望能让自己孩子也跟着陈越学习。

  陈族长问过陈越后才同意,只要是五福村的村民,外姓也可以进学,只是这束脩不能免,还有纸墨笔砚等用品也得自己提供,可不能享受陈氏族人的待遇。

  请收藏:https://m.pzshen.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