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33章 逐出_魏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力走褒斜谷攻入汉中。

  陈群觉得,此战略不可能成功。

  且理由令人无法反驳。

  当年魏武曹操走秦岭谷道、长达三百多(汉)里的褒斜谷入汉中都失败了,你曹真凭什么认为自己就能成功?

  难不成,曹真自忖比武帝更善于用兵?

  天子曹叡将陈群的意见,转去长安给予曹真,也促使了曹真亲自赶回来洛阳之行。

  曾经留在洛阳帮曹叡稳定局势的他知道,如若曹叡心中罢了伐蜀之念,便直接下诏将此事暂时搁置了;而将陈群之言转示与他,自然是让他自己来说服陈群以及其他人。

  曹真归来后,直接将方略大致修改了下,改为自身督领主力从子午谷进军,并分兵给宿将张颌走褒斜谷,形成四路伐蜀之势。

  对此,陈群与其他反对者并没有当即反驳。

  而是重新估量增加了一条路线进军后,大军粮秣以及辎重补给等问题,打算实事求是之后再作谏言。

  但任凭谁都没有想到的是,夏侯惠竟然上疏谏言了!

  竟不知自身人轻位卑,妄议军国大事,以洋洋洒洒的数千言,从山川地理、兵将军心、环境气候以及魏蜀双方优劣对比等各个方面,有理有据的声称此时不宜伐蜀。

  这份上疏,原本知晓的臣僚并不多。

  尚书令陈矫在看到的时候,第一时间送去了东堂;但在天子看罢后,招来中书监、令与侍中刘晔以及陈群等人一并参详后,也不可避免的流传了出来。

  反正,魏国将伐蜀之事也不算秘密了。

  如雍凉军中的细作早就打探到,蜀丞相诸葛亮已然筑汉城于沔阳、筑乐城于成固,提前做好了守御的准备。

  天子曹叡与诸重臣计议的结果是什么,妄议军国大事的夏侯惠将迎来什么结果,现今暂无人知晓。

  但有一点却是确凿了。

  从举荐杜恕、赞成满宠方略与争论曹真伐蜀三件事中,朝野都知道了,夏侯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不党不朋、不囿家门、不苟私利且不以仕途为念的直臣。

  也就是所谓的社稷孤臣。

  因为他做事的方式,只从社稷裨益与否的角度出发,不惜把不能得罪的、不该得罪的人,都给得罪了

  要知道,夏侯惠应该竭力促成曹真伐蜀才对的啊

  源于夏侯渊、夏侯荣死难汉中郡的关系,大将军曹真伐蜀也是间接的为夏侯渊复仇;若是事顺遂将夺回汉中郡夺回来,那更是为夏侯家雪恨、摘掉丢失汉中郡的耻辱了!

  身为人子,怎么能反对呢?

  “竖子!父兄之仇,犹不思报,汝尚有何面目苟活于世邪!”

  这是夏侯衡的原话。

  就在夏侯惠作上疏没几日,他长兄夏侯衡得悉了事情,便暴跳如雷的对他拳脚相加、责骂不肖。

  但夏侯惠并不屈服。

  在躲避拳脚的时候,还一味争辩着“我为臣子,当为国裨益,焉以私废公”云云。

  这种死不认错的态度,也令恼怒难当的夏侯衡做出了兄弟分家的决定。

  说得好听是分家。

  但谁都知道,这是夏侯衡将他赶出了家门。

  以实际行动向所有人表示,这个逆子以后所言所行都与夏侯家无关,他人若是想打想骂或者构陷,悉随君便,毋庸以夏侯家为念。

  这就是王肃心中烦躁的来源。

  他女儿,才刚刚与夏侯惠定亲了啊!

  请收藏:https://m.pzshen.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