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109章 请缨_魏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是草原之子,与中原王朝的人终究不是一路的;且步度根作为檀石槐的孙子,怎么能依仗汉人的鼻息呢?

  对此,步度根被说服了。

  倒不是想起了系出檀石槐之后的荣光,而是牵招已经病故了。

  对于内附的胡虏部落而言,能保障自身利益的人是在郡边将,而不是远在中原腹地的魏国庙堂。若是相信庙堂的话,如南匈奴内附后被分裂成了五部,且单于一直被圈养在魏国国都改右贤王去卑监国,就是前车之鉴。

  另一个缘由,则是步度根也知道了田豫将要来并州。

  田豫与牵招都是魏国北疆的良将,但他们二人在对待胡虏部落的观念之上,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牵招对待胡虏部落是恩威并施。

  只要胡虏部落不再侵扰边塞并且臣服于魏国,那么牵招就会保障这个部落身为魏国附庸的所有利益。

  但寒门出身且是幽州人的田豫,则是杀心很重。

  他觉得胡虏惯来反复无常、毫无信誉可言,绝不可令其坐大。魏国当扶弱抑强、分化离间,让胡虏部落相互残杀、一直保持着式微的状态才是双方和善的基础。

  若是一个部落有了崛起的苗头,不管是塞外的也好,已然成为魏国附庸的也罢,都应该给予打击,将危险扼杀于摇篮中。

  步度根如今是很弱小,但不代表着他不想日后恢复强盛的实力。

  所以,田豫来到了并州,也意味着魏国将他部落未来崛起的希望给加上了一道枷锁。

  更莫说他是檀石槐之后。

  以田豫的作风,定会对他严加防范。

  甚至会处心积虑的坐等机会,将他变成魏国号令与分化塞外鲜卑部落的傀儡!

  因为在田豫的理念中,没有威胁的鲜卑单于才是好单于;一直势弱而仰魏国鼻息、偶尔可予取予求的附庸才是好附庸。

  故而,步度根觉得轲比能那句“疏不间亲”很对。

  且待并州刺史毕轨葬送了数千兵马后,他就更没有选择了——换成魏国其他边将,或许只将这些死难将士的仇恨记在轲比能头上,但若是田豫嘛.他可不会认为步度根无辜!

  只要有了机会,定会将此番仇恨给寻回来!

  毕竟,哪个幽州边郡男儿,对鲜卑不是积累了数代人的刻骨仇恨呢?

  一番口干舌燥的说罢。

  夏侯和拿起案几上的酒盏润了润喉,才继续说道。

  “六兄,鲜卑之患,自前朝以来便凶炽,今彼虽不及昔日强盛,然我魏国亦需重兵防范蜀吴入寇,可谓彼此皆难以倾力一战也。是故六兄若入宫请缨随征,在天子问策之际,切不可口出灭鲜卑之壮言,以免给予他人攻讦六兄言过其实的口实。且在毕刺史的前车之鉴当前,令陛下对不擅边事之人心有芥蒂,六兄不曾往来过并州,不若偶做一句‘欲随田太守讨不臣’之言,或会让陛下心安,进而允

  请收藏:https://m.pzshen.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