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二百一十三章检籍生波_扬锋汉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以自主买卖,这是德政。

  去年杨安玄为太守,除了朝庭规定的丁男「租米七石,布二丈、绢二丈八尺、丝三两、绵十一两二分」再未征收杂捐,并让各县公告百姓,若有人暗中摊派可以上告。

  借着赈灾惩腐之威,各县的官吏都不敢伸手,杨太守在汝南的声誉极佳,十数万赈灾粮多半进了百姓的口中,新修的道路、水渠、桥渠让众人得惠。

  不少地方的乡学已经开始授课,孩童稚嫩的吟诵声让经过的人都面露笑容,杨太守给百姓带来了希望。

  安成县衙外一早就排起了长队,都是前来重新落籍的百姓,这些人中有不少是租种着周家或别的士绅的田地,每年交给周家三成粮,按四十亩得六十石算,就要交给周家十八石粮,看上去比起官府的税赋还重。

  但种官田,除了交税赋外还有许多的杂捐杂役,官吏欺压良善,实际的付出远不止那十八石粮,普通百姓不堪其重,才不得不隐籍匿在周家这样的士族名下。

  现在杨太守主政,严惩贪官污吏,汝南吏治为之一清,百姓看在眼里,有此惠民新政,自然知道如何选择。

  县衙大堂,陈华穿着禇色官袍,头戴帻巾坐在正中,听县中户曹祈青禀报,「……新增男丁三百四十八人,女丁四百九十人,要授露田二万三千七百二十亩,桑田……」

  成为安成县令半年,陈华已经逐渐熟悉了政务,到任后将衙中官吏换了近半,主簿、各曹等关键人物都换成了自己人。

  初来时县丞范清暗中掣肘,被他借收税之事当面斥责了几次,范清明面上再不敢与他作对。

  捋着胡须安坐,陈华脑中想着前几日杨太守给他的密信。

  陈华不识字,却深知要做好县令不识字可不行,专门请了个文吏教他识字写字,每日晚间习练半个时辰。

  几个月过去,陈华已能初读公文,提笔也能写,范清别想再暗动手脚了。

  杨安玄在密信中告诉他,此次检籍要针对周家,陈华知道当初杨太守到周家筹粮遭了冷遇,周家在汝南的好日子算是到头了。

  官府检籍的消息全郡皆知,百姓欢喜士绅皱眉,阳安白家、吴房徐家、宜春鲍家更是忧心如焚,他们得罪杨太守,杨太守事后并未追究,但这次检籍会不会趁机刁难呢?

  二月,府衙派出的检籍令史陆续前往各县,一场变革席卷着汝南大地。

  请收藏:https://m.pzshen.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